人文艺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返回首页> 学术会议> 学术研究

上海交大比较文学团队再度问鼎国际权威刊物

2021-04-15点击次数:1538

就在全球交大人欢庆建校12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传来了又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最近一期国际英语文学研究的权威刊物《现代文学学刊》(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Vol. 44, No.2, 2021)以一整版的篇幅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宁和特聘教授彭青龙合作主编的主题专辑《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Literature),该专辑首次发表由中国学者主持的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系列论文,并且彰显了交大学人的文学研究实力,对西方的中国研究学界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作用和影响。


本专辑由“导言”和10篇研究论文组成,其中交大学者发表5篇(包括“导言”),其余的论文则出自国内和香港主要高校的文学研究者之手。这里仅将交大学者的论文作一点评。王宁教授在“导言”中强调了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性特征,并且对其断代作了全新的阐释,也即中国现代文学依然始自新文化运动,但延至1976年文革的结束,其后中国文学才真正进入“当代”阶段。他的理由在于,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才真正融入世界,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有机部分。除了撰写“导言”外,他还发表了长篇论文《重估新文化运动:建构一种新的世界人文主义》,他认为,中国虽然有着人文主义的悠久传统,但这一术语本身却是从西方引进的,而且经历了各种翻译、讨论甚至辩论。在整个20世纪,人文主义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在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的日子里,应当对其中的人文主义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反思。在进行人文主义的谱系研究的同时,还应当建构一种新的世界人文主义。在这方面,新文化运动除去其革命精神和开拓性作用外,还对全球人文主义的宏大叙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杨明明教授和博士生杨昕合作的论文《俄苏文学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以详实的资料梳理了俄苏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中国作家的自觉的创造性接受,而这一点在西方汉学界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两位作者认为,俄苏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具体体现于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文化思潮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在中国现代文学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中,俄苏文学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特别是对中国语境中的文学概念的确立以及审美欣赏和写作方法等均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不看到这一点,就不能客观公允地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

邹理博士后的论文题为《探讨一种新的抗战叙事:巴金的<寒夜>中的身体焦虑》,其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重新认识巴金的小说对抗日战争的侧面深度描写很有帮助。在他看来,巴金不同于那些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场面的作家,他所选取的是一种间接描写,即通过描写抗战时期人们的身体焦虑展现了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性的摧残,从而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另一个后果。

彭青龙的论文《贾平凹小说的民族性和世界意义》首次在国际中国研究学界指出,贾平凹的小说不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精神,同时也具有一种普适的世界性意义。它们探讨了都市知识分子面对传统与现代性时的艰难选择,展现了改革开放时代人们的精神激荡和焦虑。这也正是贾平凹的作品能够走出国门进而成为世界文学之一部分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西方的中国研究(或称汉学)界一直为西方汉学家所把持,这些学者受到“东方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将中国当作一个“他者”,而来自这个“他者”的中国著名学者即使在国际中国研究领域内也没有任何话语权,被认为患了“失语症”。经过历代中国学者的努力以及大批在西方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的加盟,西方汉学的成分得到了一些改变,但依然话语权很小,并且很难在那些专门发表西方文学研究论文的刊物上亮相。《现代文学学刊》作为英语世界专门研究现代英语文学的权威季刊,长期以来仅发表西方学者撰写英美文学论文,后来逐步拓展到整个西方文学研究,但依然有着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而此时由上海交大两位比较文学领军学者主编的这一专辑则突破了这一既定的“西方中心主义”模式,开启了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下重新审视并重新书写的先河。在当前的中美关系处于冷战状态的时刻,由《现代文学学刊》推出的这一期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性的专辑将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成果。该刊过去一直主要发表西方学者用英语撰写的西方文学研究论文和书评,鲜有出自中国学者之手的讨论中国文学的论文在该刊亮相。两年前,王宁教授访美期间与该刊主编之一拉巴泰院士多次访谈,使他和另一位主编认识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不可分割性,一部没有中国文学的世界文学史是不全面的,两人当即签订了合作协议,决定由王宁教授领衔主编一期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专辑。这样,王宁教授和彭青龙教授及其交大比较文学团队便掌握了重要的话语权,同时也帮助和提携了一批国内其他高校的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学者。这也充分表明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比较文学团队在国际和国内同行中所具有的牢固的领军地位和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