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返回首页> 学术会议> 学术论坛

王宁教授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活动中发表主题演讲

2017-04-29点击次数:1468

在2016年12月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期间,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与英国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罗伊·基廷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英国教育大臣格里宁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中英展览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主题展览于2017年4月21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举办,为期2个月。

为了配合这次展览活动,同时也为推进中英两国民众对这次展览的了解,加深两国文化思想和文学研究的比较与对话,促进公众对两国经典文学著作及其艺术内涵的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于4月20日下午举办了主题为“跨越时空的交响:中英文学对话”特别活动。本次活动邀请英国驻华中国区艺术总监马昌朗诵诗歌,邀请中英两国国家图书馆馆长接受访谈,同时也邀请中英比较文学研究专家发表主题演讲,此外还邀请了国内专业演员表演中英文学作品选段。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作为唯一的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专家应邀作了题为“中英文学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主题演讲。


王宁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分别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在中国也是被翻译或重译最多、同时也是被研究和讨论最多的西方作家之一。莎士比亚的中国之旅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与英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几乎同时开始,但直到20世纪初以来,莎士比亚才开始对中国的戏剧创作和研究真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批翻译家为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朱生豪甚至在抗战期间仍坚持翻译莎剧。梁实秋则独自一人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为后人留下了精准的译文。另一些杰出的翻译家和评论家,如卞之琳、杨周翰、方平、许渊冲也不断地翻译或重译莎士比亚的作品。这说明,即使在当今这个商业大潮占主导地位的浮躁的时代,莎士比亚仍然没有被人遗忘,他的作品仍然以不同的形式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着新一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和情操。除了莎士比亚,其他主要的英国一流作家的主要作品都译成了中文,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以狄更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和以乔伊斯和伍尔夫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小说都在中国有着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

英国文学来到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学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这方面,英国翻译家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尽管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也合作翻译了《红楼梦》,但其影响力主要局限于中国国内,而霍克斯的英译《红楼梦》则真正进入了英语世界的流通渠道,达到了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独领风骚的境地。

此外,中国的英国文学研究者也在译介英国文学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杨周翰的比较文学研究就始于英国文学研究,他曾领衔主编《欧洲文学史》,而他真正的学术实力主要体现于他的莎士比亚研究。他的代表性著作《十七世纪英国文学》不仅具有国别文学的影响,也具有比较文学的重要价值。王佐良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翻译和研究独树一帜,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不仅翻译了大量英国文学作品,还将曹禺的《雷雨》译成英文,其译文质量完全可以和英语国家的母语译者相比。


据悉,本次中英文学对话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主要的媒体,如新华网,央视网,凤凰卫视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或者进行现场直播,或者发表了专题报道。北京的一些高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现场对话活动,并与演讲者进行了互动。根据双方的协议,下次中英文学对话会将在英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