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返回首页> 学术会议> 学术论坛

王宁教授在韩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2017-11-14点击次数:1546

应韩国东国大学及韩国东西方比较文学学会的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于11月10-13日前往韩国首尔出席了2017年度韩国东西方比较文学研讨会及世界文学与数字人文圆桌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英国、爱沙尼亚、新加坡、丹麦、挪威、日本、中国两岸三地以及韩国各主要高校的专家学者40多人。东国大学校长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各国专家学者。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王宁教授作为首场大会主旨发言人作了题为《丛世界文学到世界诗学:跨民族的建构》的主旨发言。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韩国国家博物馆,游览了有山有水的美丽校园和首尔市区。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尚必武等。

王宁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世界文学”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人文学科的又一个热门话题。当年歌德之所以提出世界文学的构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在读了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一些非西方文学作品后颇受启发故提出了这一构想。但他认为,迄今却很少有学者就世界诗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建构,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但同时也为中国学者的理论建构留下了空间。他认为,世界诗学有着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世界诗学是可行的。其理论根据主要有这三点:(1)世界诗学是基于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成果的一种理论升华,而当今占据主流的西方文论并未涵盖不同国别和民族的文学和理论经验;(2)迄今所有具有相对普适性的文学阐释理论都产生于西方语境,由于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局限,这些理论的提出者不可能将其涵盖东西方文学和理论的范畴和经验,尽管一些理论家凭着深厚的学养和理论把握能力通过强制性阐释使自己的理论教义也能用于非西方文学阐释,但毕竟漏洞很多;(3)中国学者始终关注西方文学理论的前沿课题,同时又有东方的本土文学和理论批评经验,因此中国学者完全有能力提出这一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建构。王宁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在13日的数字人文与世界文学圆桌会议上,王宁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数字人文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的前景的看法,他认为,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从来就不应当是对立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的人文学科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会议期间,王宁教授还分别会见了出席两个会议的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任会长、普林斯顿大学克特森人文学科讲席教授和比较文学教授桑德拉·波曼(Sandra L. Bermann)、欧洲科学院副院长斯文德·爱力克·拉森(Svend Erik Larsen)以及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乔治·斯坦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讲席教授加林·提哈诺夫(Galin Tihanov)等国外学者,和他们愉快地回顾了既往合作的历史,并就今后的合作前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