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尤其是来源于中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诸多遗物和艺术遗存,现今流散到世界各地的文博机构以及私人手中。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和特意的获取——我们称之为“收藏”——不仅与发达国家密切相关,也反映了文明古国辛酸的历史。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高度发展,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国际合作的日益增进,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让这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超越文博界的热议话题。
2018年11月3—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艺术、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2018‘全球视野的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杨志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中国华夏基金会秘书长德央、意大利领事馆文化处长马义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宁,以及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会议议题“全球视野的文化遗产”展开热烈探讨,共同聚焦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此次论坛旨在从不同国度、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来探讨文化遗产的积极与消极方面,包括收藏和交易的史实,考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盗劫和走私行为的防范,藏品来源的认证与合法性,藏品主权乃至归属与索还,海外文物在考古学、美术史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意义,以及各国是如何规范境内外的文物交易,与会学者就未来国际合作提出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杨至今作题为《文化遗产法治建设在中国》的主旨发言,他认为,中国正在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法治建设,当前国家正在通过完善立法,推动地方立法、加大文物市场监管力度,与国际组织合作打击跨国走私文物犯罪活动等方式,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意大利国家文物保护局副局长阿尔贝托•德雷吉布斯作题为《意大利文物保护的实施》的主旨发言,详细介绍了意大利文物保护的体制和执法机构,以及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意大利本土和国境之外的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培训、咨询和协助等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美国盖蒂基金会主席兼CEO詹姆斯•库诺作题为《冲突地带的文化遗产保护责任》的主旨发言,他认为,冲突地带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全世界都致力于合作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应考虑建立全新的法规或系统框架,并以此来保护冲突地区的文化遗产。
论坛与会学者发言主要针对“文化遗产的国际视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演变”、“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遗产”、“海外流失文物追索”以及“现代科技与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展开阐述。从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国际协作机遇与挑战,到探讨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开拓文化遗产保护;部分与会学者集中关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从乐器、绘画、陶瓷等不同方面对中日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异同进行深入剖析,还有学者谈及印尼出土文物、内地文物南迁入台等论题;中国近200年来是文化遗产的主要流失国,海外中国文物数量大、质量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流入国,学者们以具体个案为例、就如何开展海外流失文物追索进行深入研究;伴随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展示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复活”,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探索与思考。
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杨晓能认为,“交通”古有“交流”之义,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此次会议具有特殊意义。此会议意在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諸多居于学术前沿的论题,也是国内外学界首次举办以文化遗产为主题、以国际视野为起点,涉及立法、执法、法学、文博、文物回归、商品交易、考古、美术史、科学与艺术、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跨学科国际论坛,会议为相关的交叉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
与会学者“老中青结合”,有共识、有争鸣、有深度、有拓展。此次会议对开拓海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对策与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出席会议的詹姆斯•库诺先生等多位颇具国际影响、具有标志性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会的成功举办将会在国际学界产生里程碑式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