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返回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院要闻

刘康教授,陈贻绎教授参加2011年《环球时报》年会

2011-12-23点击次数:556

2011年12月17日,《环球时报》举办一场题为“2012:世界变局 中国战略”的主题年会,邀请中国各界的学术精英、社会名流、舆论领袖,聚集一堂,共同奉献一场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思想盛宴。文研院刘康院长、陈贻绎教授应邀参加,真知灼见,讨论热烈。

刘康教授发言全文:

刘康:我觉得话语权首先要说的好听来吸引人,刚才我听了很多论坛,最详细的一场就是狼和羊,我听的很过瘾。我觉得这么严肃的一个话题,也可以变的很娱乐。让大家听了很开心,这就是一个话语权很重要的标志,你说了大家愿意听,当然愿意听要娱乐化,我感觉不能完全卡拉OK化,不要太自娱自乐。你这个话语权不是说给我们自己人听的,而是说给大家听的,全世界的人听,这点我比较赞成前面几位嘉宾所说的。一个语言要输出,另外是要有朴实意义,我在加一句,我们在座这个论坛还可以采取更加极端看法,我们在座都是中国人,清一色中国人的面孔。

其实,我们发现在美国类似这样的谈话很多面孔都是不一样的,有法国的,意大利,还有津巴布韦,还有利比亚的,大家都在一起说,我觉得这是提供朴实价值,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起码大家都在说,这比大家关起门来说有意思。首先这个话语权是谁的话语权,是精英的话语权还是大众的话语权。精英话语权比较容易知道,大众话语权不太容易了解,这就需要做一定实证调查,老百姓在想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说作为一个引子,待会再给我机会我再说调查的意义。

第三点,我们这些精英在这,我们学者喜欢有一个特点叫“坐而论道”,这是非常好的,我稍微修改一下,现在我们喜欢把中国的语言广告化,“做而推道”,做是做事的做,行动的,推动的意思,你要有自己的行动。我们现在遇到很多外交的困境,应该怎么办,我们要有一个行动,在公共外交同时要推出一个话语,我想说的话。

主持人邱振海:我理解周院长是想启蒙,想引领,想当今天陈独秀,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谁启蒙谁,我们也需要被启蒙,而不是我们启蒙别人。我们今天谈非常立体话题,表面上谈在国际上话语权,很快就涉及到中国老百姓有话语权,国际上话语权到底是政府设置,还是精英设置,还是老百姓设置,还是我们年轻人通过另外一种侧面,其实也在我们消费,是一个非常立体的问题?    

刘康:其实我比较挣扎,这个话语权是要争夺,争夺话语权首先要争夺话筒。我就在想如果在美国咱们搞这么一个论坛我老把话筒抢过来,毕竟在中国我终于还被打败,按照中国慢慢我很耐心,很斯文的等嘉宾发言完毕。我每天面对着学生都是美国学生,上课是在美国上课,美国学生他们怎么想,我成天琢磨,我就想出来很重要一件事,你这个话语权,我们喻老师说要输出,输出要让人听的懂,听不懂说了半天白说。像纽约时代广场我们做了美轮美奂放给学生看,课堂上学生反映,一群又老又肥的男人加上一群超级美女,其中还有一个姚明,这是他们对中国形象片这么一个认识,我也搞不清楚这是一个成功形象片,还是失败的形象片,有一点可以说明,你就没有想明白美国究竟在怎么看中国,怎么愿意听你中国,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踏踏实实实证调研。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做,做这个调研有非常大好处,我们美国做一个实证调研,严格按照这种民意调查问卷方法了解美国的民意,美国民意对中国的看法究竟怎么样,我们有的放矢才使自己话语权有具体表述。

比如中国政治体制,我们调查发现美国有两个数据比较有意思,56%美国人认为中国的政府是能够应对他人民的需求,同时有8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政府限制了中国基本人的政治权力,这两个数据是完全矛盾。一方面多数人认为中国政府操作起来还是不错的,另外一个方面认为中国是一个限制权力的政府,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冲突,我们问卷问了很多为什么这么看,发现价值观的冲突非常研究。价值观究竟可不可以弥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在中国话语权上面我们需要表达的。

另外我特别赞成周宁教授的话,话语权不是简单说话,抢过来一个话筒,而是具体做事,做事本身也是一个话语权。我举一个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发现中国中东面临一个困境,在中东究竟应该怎么做?实在想不好究竟应该干涉呢还是不干涉,早上有嘉宾讲不干涉是不可能,确实需要干涉。最近我跟一个同事跟一个阿拉伯22个国家驻华大使馆去讲话,我们没有向外交部进行审批,我们校领导给我提了一个很好主意,你先去讲去外交部去报,这些大使有一个共识。第一你们中国除了美国之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这是阿拉伯22个国家大使对我们这么说,第一你们中国不干涉内政让我们非常困扰,究竟不明白你们中国是站在以色列这边,美国这边,还是放弃我们阿拉伯兄弟,我们不明白。

我们给他们讲中国我们外交政策确实有改变,但是需要你们一起参与。跟他们讨论之后就产生一个参与想法,我们目前正在把参与这件事付诸实施,我的同事陈怡教授,他是康乃尔大学研究古代神经,他在以色列泡了20多年,他了解我们所谓公共外交究竟怎么做,我们跟大使一起策划一个行动,我们要有言有行的说法。在这个行动中间我们套出一句话。

主持人邱振海:我想最后切入点在哪里,中国要提高设置话语权,到底是官方还是民间,知识分子,还是取决于媒体开放,还是取决于现在传播手段,谈一下可以谈24小时,但是咱们总得吃饭。马上要吃饭了,刘教授和陆教授马上要回家了,总得有一个切入点,切入点在哪里?

刘康:一个字要“实”,务实,一个要有实际的态度,要有实证的方法,另外要有实践,要具体的操作。刚才说一个术一个道,我只懂术不懂道,道是术慢慢积累起来,话语权真正在哪,首先把这个话说出来,人家认了你的话就是话语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