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历/ / 教育背景: :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 2019.6- 2022.2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 2015.9-2018.10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论文题目:
作为整体的考察: “沦陷区”小说的审美形式与文学主题(1937-1945)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 1937 年到 1945 年中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陆被日本军事占领区,即“沦
陷区”的小说,不包括台湾日据时期的小说,也不包括香港沦陷区,以及上海“孤岛”时期
的小说。论文的研究重点是“沦陷区”小说作品本身,包括其文学形式、审美特征,以及小
说文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 德国汉堡大学汉学系联合培养博士 2016.12-2017.8
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资助,赴德国汉堡大学汉学系进行为期 9 个月的访问与学习,
师从德国著名汉学家傅敏怡(Michael Friedrich)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学英语系硕士 2012.9-2013.7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
硕士论文的题目是“身份的重建——解读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
曲》”,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人在消费主义社会中的身份危机问题,从文本的互文性、后现
代主义、解构主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
■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 系学士 2008.9-2012.6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 2012 年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美国成长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困境——从塞林格《麦田里的
守望者》和普拉斯《钟形罩》谈起”,论文将从克尔恺郭尔至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思
潮与文学文本细读相结合,试图给予这两部反映青年内心迷惘与希望的“成长小说”一种全
新的解读方法。
◆ 2009 年暑假参与编写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国别文化研究项目编纂工作》
◆ 2009 年完成由上海商务委员会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生活在上海》英文版中
部分章节翻译
◆ 2011 年 7 月 9 日-8 月 13 日参加美国 Georgetown University 暑期项目交流
近期的发表与翻译:
1, 2021 年 7 月,美国权威 SSCI/AHCI 收录期刊《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MCLC,半年刊),第 33 期,春季刊,《异质现代性、战时浪漫主
义与“沦陷区”的文学意识形态》("Alternative Modernity, War-time Romanticism and
Literary Ideologies of Fictions in Occupied Regions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第 192-222 页。
2, 《异质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新诗》,载于《文艺报》2018 年 6 月 22 日。
3,《评〈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载于《博览群书》2018 第 4 期。
4, 《微尘的姿态——论杨匡满长诗中的生命意象》,载于《西部》2016 年第 10 期。
5, 英译杨匡满先生诗歌:“I Grow Old in Metro” ( 《我在地铁里老去》 ) 发表于“中国诗歌
网”、“中国诗歌学会”,2016 年 1 月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bCXpaiu5wxuQkw2ucz4MA
6, 英译杨匡满先生诗歌:“Flights Delayed”(《航班延误》)发表于“中国诗歌网”、“中国
诗歌学会”,2016 年 2 月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5HiipSUv5ZB4im5zcN8VGw
7, 英译杨匡满先生诗歌: “Return to the Plains” (《回归平原》)发表于“中国诗歌学会”,
2016 年 2 月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2KOZBleBWHxOH584EGzc9w
学术会议/ / 公开演讲 :
1, A public presentation as well as a thesis paper entitled “The Images of Death and
Rebirth in Yang Kuangman’s ‘Free Verse’--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Poetry on a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 for the Forum: “China and Europe:
History and Pres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 Germany, July, 2016.
(学术会议:《匡满长诗中“死亡与重生”的意象:简析西方自由诗体对其创作的影响》,德
国汉堡大学,“中国与欧洲:历史与现状”论坛发言稿,德国汉堡大学,2016 年 7 月)
2, 中文系学科会议:《被建构的现代性:从刘禾〈跨语际实践〉中对语言与意义的解构谈起》,
复旦大学,2016 年 5 月
3, 学术演讲:《“娼妓的隐喻:简析贺萧的学术著作〈危险的愉悦〉》,复旦大学,2015 年
4, Presentation: “Language and Deconstruction in Paul Auster’s novella City of Glas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pril, 2013.
( 公开英文演讲:《简析保罗﹒奥斯特的中篇小说<玻璃之城>中对语言的解构》,香港中文
大学,2013 年 4 月)
5, Presentation: “The Structure of Laughter: Semiotics and Humo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ctober, 2012.
(公开英文演讲:《“笑”的结构:符号学与幽默》,香港中文大学,2012 年 10 月)
6, Presentation: “An Analysis of ‘Striptease’ by Roland Barthes from Mytholog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ctober, 2012.
(公开英文演讲:《罗兰﹒巴特的“神话学”阐释》,香港中文大学,2012 年 10 月)
7, Presentation: “Features of Dystopian Novels: A Brief Analysis of Margaret Atwood’s
The Handmaid’s Tale.” Georgetown University, August, 2011.
(公开英文演讲: 《“反乌托邦”的艺术特征:简析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
美国乔治城大学,2011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