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返回首页> 学术会议> 学术研究

上海交大王宁教授在美国权威刊物上发表主题专辑论文

2017-09-20点击次数:1250

由美国著名的新左派出版机构目的(Telos)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著名哲学社会科学权威刊物《目的》(Telos)最近一期(No. 180,Fall 2017)以整个一期的篇幅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宁应邀为该刊主编的主题专辑《世界主义与中国》(Cosmopolitanism and China),在欧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被认为是用西方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的一个成功典范。

收入这一主题专辑的论文主要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世界主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作者都超越了狭隘的欧洲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的思维模式,着重探讨世界主义与中国的平行和影响关系,涉及了中国古典哲学中与世界主义相平行的因子以及中国文化现代性中的世界主义特征。既用西方的语言重新讲述了中国的故事,同时又从中国的本土经验出发对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主义”理念进行了批判性质疑和重构,并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对世界主义进行了重新建构。

谢少波(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文章从中国古典哲学中追溯了其中与世界主义相平行的因素,尤其是所谓的“天下观”,认为这应该是中国哲学中世界主义因子的开始;潘则健(美国加州大学厄婉校区)的文章进一步从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天下观的世界主义精神;孙艺风(香港岭南大学)则从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世界主义可能提供的一种范式;黎韵孜(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文章通过香港作家西西的小说《没有墙的城市》来探讨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世界主义特征;鲁晓鹏(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从中国的现代性与世界主义的关系入手讨论中国语境中的世界主义的另类特征;沈矗(上海交通大学)的论文从周作人的早期作品中的个人主义建构探讨了其中的本土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张力;王晓平(华侨大学)也从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当代作家中的陌生感和焦虑感。这些论文主要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世界主义问题。

王宁本人的论文以上海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的发展为个案,指出,上海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现代(摩登)和最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大都市,上海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而在最近几年里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以及全球经济和文化中扮演着愈益重要的角色,因而上海的现代性和世界性是最为明显的,它表明了导致这种现代性和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后现代性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因素。文章试图用中国的具体实践同时解构(单一的)全球现代性和建构一种另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的)现代性。

王宁教授在该专辑中除了自己撰文外,还亲自撰写了导论(Introduction),在导论中,他指出,他之所应《目的》杂志主编邀请编辑这一主题专辑,就是要向世人展示一个真正的中国的开放和世界性形象。他在导论的结尾还引用了简略地描述了世界主义于20世纪初进入中国后所产生的反响以及当下中国融入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认为,在新一波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完全有能力为国际学界贡献自己的思想和理论。

据悉,《目的》创刊于1968年,很早就收录SSCI,是美国著名的新左派刊物,主要探讨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近年来尤其关注全球化问题、主权、世界主义等具有前沿性和国际性的学术话题,王宁教授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致力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应邀为十多家国际权威的英文期刊编辑了二十多个主题专辑,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文社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广泛涉及全球化、国际政治、生态环境、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等学科领域,发表了三十多位中国学者的学术论文,在他编辑的主题专辑中发表论文者已有两位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培养了一批人才,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