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返回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院要闻

刘老师在《南华早报》发表英文评论文章“the games are over, but the great contest—of ideas—has only just begun”

2012-08-23点击次数:668

概要翻译如下:


比赛已经结束,但理念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中央电视台形容伦敦奥运会是“最有争议的一届奥运会”,这与中国媒体对待北京奥运会的态度大相径庭。官方媒体及公众对于西方国家对待中国运动员的诸多偏见反应强烈,伦敦奥运期间中国代表团对裁判员在场地自行车、体操和女子链球等项目中针对中国运动员的不公正判罚提出过正式申诉。

奥运会不仅是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事,还是东道主展现“软实力”的巨大舞台。媒体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当事关奥运会这样举世瞩目的公共事件,为了首先照顾到本土观众和国内市场,媒体很难保持其绝对的客观公正性。

政治和意识形态偏见往往是别国指摘中国的原因,京奥圣火在巴黎、伦敦、旧金山等地传递时发生的插曲仍历历在目。而这一次,矛头指向了中国的运动员,他们取得的良好成绩被无端怀疑甚至是苛责。

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及其发展远景的质疑与不信任感,影响着绝大多数西方和公众意见。在继续惊叹于中国经济腾飞奇迹的同时,世界也越来越警惕中国在全球的扩张,这与长期主导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格格不入。无论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模式”或“北京共识”,中国人冲击着多党民主、自由市场经济、崇尚个人主义和中产阶级为根基等现代世界主流价值观。

奥运会应该是展现奥林匹克精神与公平竞赛原则的最佳载体,但不可否认,在国家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奥运会已变成政治和商业的俘虏。

伦敦奥运会被设计成一场狂欢秀,来表现今日英国的自我价值认知。就如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蒂姆·斯坦利所说,“绚烂过后,不列颠到底是怎样的国家?多种身份认同、文化丰富、有值得骄傲的成就(全民免费医疗,女子投票权),却刻意回避的帝国斜阳。我们喜欢这种乱糟糟的感觉。”开幕式上,赞比亚和英国混血歌手与孟加拉裔英国舞者的合作,就是现代英国主流价值中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的体现。

这与北京奥运会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京奥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宣扬全世界人类的和谐和统一,而不是多元性和多样性。两届奥运盛会体现了两座城市在观念和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还表现在奥运会的名称上。中文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多包涵竞技竞赛的意思,京奥的组织者们不能体会“Games”、“play”、“party”这些词为何出现在奥运会如此重大的公共性事件中,就好像虽然被民族、宗教和政治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却也受益于多元文化和全球移民带来的活力的外国人不能理解“和谐世界”的理念一样。

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北京奥运会是一场展示其复兴帝国荣光理想的超级公关秀,这个梦想可以用“天下一统”来概括。然而,其他国家显然不愿意接受这种和谐和一统的中国世界观。深谙中文的美国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认为,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没有相同价值观可言。他的观点很能够解释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中国运动员的怀疑,运动员很不幸的沦为媒体战争的炮灰。

当报道中国或任何涉及到中国的新闻时,纯粹的客观公正不复存在。当中国媒体还在很大程度上充当“党的喉舌”时,西方媒体对于不断变化的中国及其深层和复杂的社会现实的理解也同样是很有限的,原因主要是渠道不畅和缺乏新闻自由。

西方媒体和公众很难理解中国的体育活动和政策中蕴含的民族主义情感,对其未来的目的也有深深的怀疑和焦虑。

伦敦奥运会的种种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与世界更多的价值观冲突迫在眉睫,中国必须学会如何应对。